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热门科普知识

三伏天为什么热(如何降暑防中暑),为什么三伏天还要防寒

时间:2020-08-02 11:07来源:每日科普网人气:

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所谓的"伏天儿",就是指农历"三伏天"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可以这样理解:"伏"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"伏",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。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下面,和每日科普网一起看看三伏天的相关知识吧。

本文目录:

1、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
2、三伏天的计算方法
3、三伏天如何降暑
4、三伏天如何防中暑
5、三伏天”的贴心小叮嘱
6、“夏练三伏”好吗
7、为什么三伏天还要防寒

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

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。

三伏天”的贴心小叮嘱

三伏天的计算方法

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
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

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看来,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
三伏天如何降暑

1、三花饮

顾名思义就是三种花朵做茶饮。野菊花、荷花各10克,茉莉花3克,洗净后以沸水冲泡,加盖稍冷后当茶饮。

野菊花能疏风清热、解毒明目;荷花消渴止烦;茉莉花清热解表、利湿开郁。

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,有消暑解热、芳香开窍,去心胸烦热的作用。

需注意,野菊以色黄无梗、完整、气香、花未全开者为佳。

2、三鲜饮

取新鲜竹叶、荷叶、薄荷各30克,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,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。

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,用水冲泡后,是天然的降温饮品,能够提神醒脑、清心明目;新鲜竹叶是一味清热的中药,生津利尿;荷叶主治暑热烦渴,二者都是解暑佳品。

这道饮品所需的都是新鲜叶子,故名三鲜饮。

做法上,别煮太久,一天喝一小杯,可解暑降火,还能除烦止渴。此外,夏天吃荤腥食物时,将食材用荷叶包裹,不但营养不会流失,荷叶中的生物碱还能调和油腻感。

3、三仙饮

取金银花10克,土茯苓20克,生蚕豆30克,加水煎煮,一般以蚕豆煮烂为度,饮汁食豆。

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以除湿;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;蚕豆利湿排毒。

这道饮品尤其适用于伏天好生痱子、疮疖者。但购买金银花时一定到正规药店,切勿买到山寨版的山银花,以免因一字之差,降火变上火。蚕豆用热水泡发以后更易煮烂。

三伏天如何防中暑

三伏天如何防中暑

1、预防中暑不喝糖饮料 

烈日炎炎,16℃的空调和冰冻的冷饮降温最好。殊不知,当人运动或刚经历室外的高温,突然喝下冷饮或者马上吹冷空调,大脑会“误认为”人体内部的热量已经散发出去,于是“下令”停止排热工作,如此,汗毛孔散热困难,余热积蓄,更容易中暑。

高温天气里,不论运动量的大小,都需要增加液体摄入,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水。如需在高温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,至少每小时喝2-4杯温水(500-1000 毫升),水温不宜过高,少量多次饮用。最好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。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。同时,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,以免造成胃部痉挛。

2、注意饮食调节 

尽量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,更要少吃辛辣之品,否则,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,影响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。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,佐以鱼肉蛋奶,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、盐水、热量、蛋白质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。

3、不长期待在空调房里 

可避免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使毛孔变迟钝,影响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。可选择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去户外运动,让身体微微出汗。不得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可以多喝热水,或者多喝热茶,能有效促进排汗,消暑解乏去火气。

三伏天”的贴心小叮嘱

三伏天”的贴心小叮嘱

1、应注意饮水量:天热容易大量出汗,所以不可一次性喝过多的水。如大量饮水,水会随着汗液继续排出,这样血液中盐分会越来越少。吸水能力也随之降低。一些水分很快吸收到细胞组织里,人就会出现头晕,眼花,这就是“水中毒”。防止水中毒可多次饮水,每次少喝,也可以在水中加一点点盐。

2、注意补“钾”:由于天气炎热,人体出汗较多,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矿物质,尤其是钾元素,更容易随汗液流失。人缺钾后悔引起头晕头痛、倦怠无力,食欲不振等症状,建议适量吃些富含钾的食物。蔬菜和水果都是钾最好的来源,如芒果、香蕉、草莓、菠菜、芹菜等。

3、吃些“苦味”食物: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毒,提神醒脑,降气通便,消除疲劳的作用,尤其适合三伏天,消暑之用。食物中有苦瓜,莲子心等。

4、喝蔬果汁:蔬果汁营养丰富,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以及铁、磷、钾、镁等矿物质成分,可以代偿人体内随汗液流失的营养素。另外,蔬果汁还可以清热解毒,活化细胞,增加肠胃功能,并能有效的对抗便秘。

5、饮食清淡:食清热去火的粥,三伏天可经常吃些绿豆粥,荷叶粥,藕片粥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药膳,可预防中暑,降火气,还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,养颜美容。

6、常吃些“鸭肉”:夏季比较炎热,人体内容易上火,而肉类,是高能量、高脂肪、因此,不主张多吃肥腻、厚味的肉类食物。但鸭肉例外,因为鸭肉性凉,即能清热,又能补虚。

7、避免戴金属首饰:夏季出汗较多,耳环,手镯,项链中都含有镍,铬等成分会溶于汗水中,渗入皮肤,从而引起皮肤过敏或皮炎。

“夏练三伏”好吗

“夏练三伏”好吗

俗语说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。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。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,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,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“不避寒暑,百毒不侵”。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,医生提醒: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,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,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,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,所以,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。

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、湿度大、白昼时间长。在这种环境中,人会相对晚睡早起、休息时间减少;易出汗,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,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;爱喝清凉饮料,食欲不振;活动减少、不能坚持锻炼身体。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,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,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。

但即使如此,也不适宜大量进补。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,胃消化液稀释,消化功能减退,此时进补,难以消化,还易引起消化不良、肠胃不畅。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,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。夏季汗多,代谢加快,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。

为什么三伏天还要防寒

如果你不小心,在伏天里“冻”着了,就好比生完孩子月子没坐好,会给身体埋下病根。要知道,三伏天防寒,其实比防暑更重要。

夏天那么热,为什么要防寒?

三伏天,你在外热的满头大汗,一下子进入空调环境,原本张开的毛孔遇冷就会瞬间缩紧,同时顺势将寒气裹着汗水湿气全部带进体内,身体就很容易受寒、感冒。最好把汗擦干,再进入空调环境。

另外,三伏天吃冷饮没节制、长时间吹空调、电扇,喜欢洗冷水澡,身体也很容易受寒。如果外来的“寒”侵入体内积久不散,就会导致内寒。如果“寒”在脾胃,会出现呕吐、腹泻;如果“寒”在肺部,会出现鼻炎、咳嗽。另外,还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、颈椎病等问题。

夏天防寒,这些事千万要注意!

三伏天寒邪主要与受凉和吃寒凉的食物有关,防寒这些事情要注意:

❍ 无论是开空调、吹电扇都不能长时间直吹。空调房里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4℃ ~ 26℃,睡觉时最好关掉空调或设置为“睡眠模式”。

❍ 伏天,尽量少用凉水冲脚。如果经常用凉水冲脚,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,会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病等。洗冷水澡也是一样的,尽量避免。

❍ 伏天少吃冷饮、棒冰。如果想解馋,建议在11点-15点吃。这段时间人体阳气较旺,吃棒冰、冷饮可以消暑气。但千万不能贪凉,一周吃2-3根,不然容易吃伤脾胃。

❍ 西瓜、绿豆等清热解暑的食物适量吃,不能多吃,不然会伤及脾胃。

❍ 出汗时,切勿直接喝冷水或冷饮,建议喝温白开水。

教你2招,防住夏天寒气?

❍ 咽喉和后心(后背中央部位)是身体最薄弱的地方,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。保护好这 2 个部位,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寒气。

❍ 如果伏天不小心受寒,可以喝点姜枣茶,用1-2片生姜加1-2颗红枣泡水喝,可以祛风散寒。也可以睡前泡泡脚。

千万不要小瞧这伏天的寒邪,平时要少贪凉,少用凉水冲脚、洗澡,才不会让寒邪有机可乘哦。

展开全部内容
最新科普
科普推荐
科普排行
'); })();